先读懂“教育”两个字,再谈“惩戒”学生对不对
2019-09-25来源:八维教育点击:次
教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解释:上所施,下所效也,翻译成白话,就是“在上的操作,在下的效仿。”“教”字是会意字,从攴从孝,其中,“攴”的意思是轻轻地击打,古有“戒尺”之意。 本文来自?#26412;?#20843;维教育
育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解释:養子使作善也,翻译成白话,就是“培养孩子,使之从善。”所以,单从字面上来看,“教育”包含几层涵义,一层意思是讲有人在做,有人在效仿,还有一层涵义是教人向善,这是教育最基?#23613;?#26368;核心的宗旨,也是我们对教育最广义的理解。 本文来自?#26412;?#20843;维教育
在理解“教育”的基础上,再来谈教育中的“惩戒”问题。
www.jrttj.club
教育的根本目的是“人”
英国教育家弗雷德·诺思·?#31243;?#28023;,在其《教育的目的》一书中提到:“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,教育的目的是为?#24605;?#21457;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。”
本文来自?#26412;?#20843;维教育
电影《无问西东》里有?#27426;?#38750;常经典的对白,光耀的妈妈告诉他说:“当初你离家千里,来到这个地方读书,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,因为是我们想你,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,?#28909;?#35835;万卷书行万里路,?#28909;?#21516;你?#19981;?#30340;女孩子结婚生子。”
?#27604;唬?#26368;值得所有父母反思的是光耀妈妈的那一句:“这些都是为你,不是为我。”
傅斯年在谈到我国教育的时候说到:中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教他如果做父母的好孩子,而不是做一个独立的人。
所以,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做更好的自?#28023;?#32780;不是父母和老师希望成为的人。
惩戒的边界模糊
其实,从“教”的本意来看,是有“轻轻击打”的涵义的,目的是让孩子引以为戒。
悟空问答有一个引发网友热议的问题:“戒尺”到底该不该重新回到老师的手里? www.jrttj.club
一大波网友表示坚决反对这种“体罚”学生的行为,理由是“棍棒”下出人才的教育理念早已被时代淘汰。
还有一大波网友表示,适度的“体罚”是可以接受的。正所谓,“教不?#24076;?#24072;之惰。”一味地说教,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,久而久之,学生对老师失去?#27425;?#20043;心,犯了错误不受到惩罚,无异于鼓励他们再犯错。 本文来自?#26412;?#20843;维教育
网友之所以对此争论不休,莫衷一是。归根结底,还是“惩戒”的边界过于模糊。很多老师自己都没有搞明白,“惩戒”和“体罚”的本?#26159;?#21035;。 www.jrttj.club
《辞海》对惩戒的解释:“惩治过错,警戒将来”,也指引以为戒,即以过去的失败作为教训。而体罚是指,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,特别是造成疼痛,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。?#28909;?#32602;站、罚跪、鞭打、蹲马步、操场蛙跳、不让吃饭等等。
所以,问题的关键不是该不该惩戒,而是如何正确把握惩戒的尺度,明确惩戒和体罚的边界。更要明白,惩戒只是手段,不是目的,绝不能滥用。
信任感的缺失
为什么?#39029;?#23545;老师“惩戒”学生这么敏?#26657;课?#20160;么教师们抱怨老师越来越难做?说到底,是?#39029;?#21644;老师之间信任感的缺失。
究其原因,主要是这几点:
金钱高于知识
www.jrttj.club
其实,中国人尊师重道的美?#20040;?#32479;源?#35835;?#38271;,但这种观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生变化,校园里开始“金钱至上”,?#27426;?#20195;和官二代的纨绔子弟横行霸道,视学校和老师为无物。
看过?#35835;?#26143;花园》的网?#35759;?#30693;道,因为学校得到了F4家族的鼎力赞助,所以,老师在他们面?#30333;?#26159;低眉弄眼。对老师敬重感的消失,造成最直接的恶劣影响就是“老师不敢管学生了。” 本文来自?#26412;?#20843;维教育
《教师法》对教师保护力度不够 www.jrttj.club
近年来,爆发的多起家校冲突中,?#39029;?#36234;来越强势,教师越来越弱势,只要爆发冲突,校方为了息事宁人,不分青红皂白,就让教师赔礼道歉。这种委曲求全的做法,不仅让老师成了替罪羊,还纵容了那些“无法无天”的?#39029;ぁ?
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,就是《教师法》对教师权利的不明确。
少数教师师德的缺失使?#39029;?#22833;去信任
近年来,道德感缺失的教师,伤害学生的事故屡见不鲜,性侵、罚跪,让学生当众脱裤子加以羞辱,让差等生“伺候”?#35834;?#29983;吃饭等等不良行为,使?#39029;?#20204;如履薄冰,逐渐失去对老师的信任。